罗永浩连发7条微博追打西贝:敌人在厨房,不在我!
【资料图】
咸鱼哥随笔
“15道菜吃了13盘,转头就骂娘,老罗这波是真·吃饱掀桌!”——昨晚热搜001,笑疯网友。64岁罗永浩,直播刚下播,凌晨又发七条微博,把西贝按在地上反复摩擦:什么“1.8人作战大会”,什么“敌人居然是我?”句句带刺,刀刀见血。西贝老总贾国龙也不怂,直接甩小票:你丫不是说全是预制菜吗?那咋还吃得盆底朝天?一场“预制菜罗生门”瞬间升级:老罗喊“标注透明”,西贝喊“商誉受损要上诉”。网友瓜都吃撑了:到底谁撒谎?我们以后下馆子,还能不能安心点盘葱爆羊肉?别急,今天给你拆个底朝天——小票、数据、法规、生意经,一个不落。看完你再决定:站老罗,还是站西贝,还是干脆回家煮泡面?
“老子掏钱吃饭,连是不是现炒都没资格知道?”
9月10号中午,罗永浩带着同事,冲进西贝中粮祥云小镇店,15道菜风卷残云,只剩两盘没光盘。临走还夸“挺好”,转头就发微博开炮:你家几乎全是预制菜,还卖这么贵,良心不会痛?
这条吐槽,比小米发布会还爆——24小时冲了6亿阅读。西贝老总贾国龙连夜跳出来:胡说!按国标,我们一道预制菜都没有!你伤害我商誉,等着收律师函!还把点餐小票晒了个精光:时间、桌号、菜品,连“少盐”备注都一清二楚。
我盯着那张小票看了三遍,脑子里就一句话:真香现场。
老罗也不是吃素的。12号晚上,他打开直播,背景大字明晃晃——“不反对预制菜,只要知情权”。一句话翻来覆去:我自己也卖预制菜,但得让消费者明明白白。顺手甩出研究报告:西贝这类连锁,预制占比八成以上。弹幕瞬间刷疯:“原来我吃的莜面鱼鱼,可能半年前就在内蒙冻上了?”
这里插一句我的看法:预制菜本身不丢人,丢人的是“你偷偷预演,却让我买单现炒的钱”。
贾国龙显然不同意。他掰着指头算:厨房统一配送、门店二次加热,按现行法规,确实不算“预制菜”。国标里只对“工业化预包装”有要求,餐厅后厨再加工,打擦边球没毛病。所以老罗喊“标注”,西贝喊“冤枉”,两边都有底气,也各有算盘。
直播间里,老罗给出“妙计”:要么堂食别用预制,要么大字标明“本品提前料理”。一句话,让选择权回到顾客手里。我举双手赞成——去理发店还得问“烫不烫”,凭啥下馆子就得盲盒?
可现实啪啪打脸。业内朋友告诉我:连锁餐饮要是真把“预制”俩字贴菜单上,营业额掉30%以上。大家嘴上说“只要好吃就行”,身体诚实得很——一看“预”,立马觉得不值。西贝敢硬刚,也是摸准了这股“真香又真嫌弃”的人性。
再说钱。西贝人均120,一份莜面鱼鱼48,如果告诉你这盘菜成本不到8块,冷冻保质期12个月,你还愿不愿意掏?老罗正是戳破这层窗户纸:可以赚,别把我当冤大头。
法律层面,目前还真没有哪条规定“餐厅要求标注预制”。去年深圳试点过,后来也无疾而终。老罗直播呼吁推动立法,弹幕清一色“支持”。我看够呛——立法节奏慢如牛,等条文下来,预制菜都迭代到5.0了。
那消费者现在能干啥?我支三招:
看厨房透明度。现在不少品牌做“明档现炒”,一眼能瞅见火苗。
问服务员。别害羞,张嘴就问“是不是现做”,对方支支吾吾,基本坐实预制。
认口感。现场爆炒的锅气味儿,和统一酱料包还是有区别,多吃几次就能吃出来。
写到这儿,肯定有人怼:你凭啥要求便宜又现炒?商业社会,方便、成本、标准化才是王道。对,我承认,预制菜是趋势,厨房是效率,但“效率”不该成为蒙人的借口。就像老罗说的:知情权不是矫情,是底线。
最后放句狠话:如果西贝们继续玩文字游戏,下次被锤的,可就不止一个罗永浩。毕竟,网友的眼睛是雪亮的,钱包也是诚实的。真把大家惹急了,分分钟用脚选——隔壁兰州拉面、黄焖鸡米饭,照样活得风生水起。
所以,下次进西贝,你会张嘴问“是不是预制”吗?还是会像老罗一样,先吃个盆底朝天,再上网开炮?留言说说,我每条都看。